阵型相克与兵种搭配是决定战场胜负的核心要素。兵种之间存在明确的克制链:装甲部队克制车辆单位,车辆单位克制步兵,步兵则能有效对抗建筑类目标。炮兵单位作为远程火力核心,需依赖前排单位提供视野保护,同时需警惕敌方装甲部队的突进。攻城车专精建筑破坏但对抗其他兵种效率极低,需严格避免与常规部队正面交锋。
防御战中,坦克应部署于公路或开阔地带承担正面火力,反坦克炮则需隐蔽在森林中获取攻击加成。炮兵单位射程普遍超过自身视野范围,必须搭配侦察车或摩托化步兵提供视野支持,否则无法攻击阴影区域目标。攻城作战时,坦克需主动吸引炮塔仇恨,掩护后排攻城车在120距离外安全输出,当炮塔切换目标时需及时后撤至射程外重新调整站位。
侦察单位在前期承担开图、骚扰等综合任务,但中后期应转型为纯视野提供者而非战斗主力。其高机动性适合探测敌方援军动向或包抄路线,避免主力部队陷入被动。空军单位对地面车辆具备压制力,但需优先清除敌方防空炮和战斗机,海军俯冲轰炸机可针对性打击舰船却无法攻击潜艇,需根据战场动态调整海空协同战术。
后期阵容构建需以精英步兵、重型坦克和火炮为三大支柱。步兵构成基础防线,重型坦克凭借防护与火力压制中场,火炮则通过超视距打击削弱敌方战力。布阵时应避免将重型坦克前置,转而由步兵吸收首轮伤害,火炮根据敌方阵容灵活调整前后排位置。技能卡选择需围绕核心单位强化,如精准打击提升步兵命中、猛烈火力增强火炮覆盖效率,突击指令则用于关键突破。
地形与资源链管理同样影响布阵效果。森林为炮兵提供攻防加成,山地能阻滞敌方推进速度,行军路线需优先经过资源点确保持续补给。军团协同作战时,成员间需共享视野并统一集火目标,通过运输资源、军备实现战术联动。最终胜负往往取决于对兵种克制、阵型调整、地形利用三者的综合把控。